摘要
关键词
- 手性连续谱束缚态(Chiral BICs)
- 圆二色性(Circular Dichroism, CD)
- 光子自旋角动量(Spin Angular Momentum of Photons)
- 共振超表面(Resonant Metasurfaces)
- 纳米光子学(Nanophotonics)
- 光学手性增强(Optical Chirality Enhancement)
研究背景
光子的自旋角动量与手性特性是非线性光学、量子光学及拓扑光子学的重要研究对象。然而,天然材料的手性较弱,传统实验通常依赖外部手性(例如倾斜入射)或结构各向异性来增强圆二色性(CD)。这些方法虽能生成较强的手性响应,但限制了在高品质因子和固有手性条件下的研究和应用。近年来,共振超表面因其强场增强和高Q因子成为研究固有手性的重要工具。本研究利用倾斜扰动的设计突破了对称性保护的束缚态,实现了固有手性连续谱束缚态,为增强手性光学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。
创新点
- 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固有手性连续谱束缚态(Chiral BICs)。
- 提出了通过倾斜扰动同时破坏平面内和面外对称性的设计策略。
- 在可见光频率下实现了接近单位的圆二色性(CD = 0.93)和超高品质因子(Q = 2,663)。
- 验证了手性光学响应的固有性,无需外部偏振转换或结构各向异性。
研究内容
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iO2超表面的固有手性连续谱束缚态(Chiral BICs)。通过对矩形纳米孔施加倾斜扰动(平面内变形角 \( \alpha \) 和面外倾斜角 \( \phi \)),破坏了平面和面外镜面对称性,使得超表面支持固有手性束缚态。实验中,使用电子束光刻与离子束刻蚀制备了超表面结构,扫描电镜图像验证了几何设计的准确性。光学表征结果显示,在左圆偏振光(LCP)和右圆偏振光(RCP)激发下,结构表现出高达0.93的圆二色性和显著的方向性发射特性。此外,实验还探索了 \( \alpha \) 和 \( \phi \) 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,提出了优化参数以实现最佳手性响应的方法。与传统依赖外部手性的方案相比,本研究通过固有手性实现了超高Q因子和手性增强,展现了共振超表面在手性光学器件中的应用前景。
结论与展望
本研究通过设计倾斜扰动超表面实现了固有手性连续谱束缚态,达到了接近单位的圆二色性和超高Q因子,为增强手性光-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策略。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扩展设计至更宽光谱范围,并探索其在量子光学、手性传感及非对称光催化中的潜在应用。
论文直达
原文标题:Observation of intrinsic chiral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
原文卷期号:Nature 2023, 613, 474–478
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原文: